随便看看

(疑问)手机带来的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否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霊均2021/07/24 08:23:24


看到这位朋友的发言想到。

https://img2.doubanio.com/view/group_topic/l/public/p475989163.webp

就我个人做微信公众号的经验而言,确实排版水平对文章的阅读影响非常大。

进一步想到,读大面积的文章,和一个屏幕里面大脑同时间只能处理不大面积的文字的时候,是否思考确实会被打断?我个人觉得影响不是很大,但能选择的话还是觉得前者读起来更舒服。

浏览器首页这种,大多数人会看吗?还是会对硬推到眼前的东西产生反感反而不想看。

而且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有声音的东西,听声音的洗濯大脑效果比阅读文字强很多,让人没法想东西。


这下薄了2021/07/24 08:33:02

恰如“推送”这个词,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信息是被别人“推到”自己面前的

功能主义委员会2021/07/24 09:15:26

理论上,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对于阅读是一大利好,它方便,多样化。如果我们仅仅考虑把它当作工具,将之当作你完全所有的工具,是的。
但是技术并非中立,电子设备不是免费的,信息不是免费的,信息传递并不依靠设备所有人的意志,甚至也不依靠信息所有者的意志,统领这一切的主体你可以说是布尔乔亚,但是更实际的层面上,它只是由布尔乔亚最初发起,大数据是自动的。它看似去中心化,但实际效果是彻底的中心化,它看似多元,实际抹平一切差异。
回到阅读,与其说我们是在阅读,是把文字当作客体,不如说,我们其实是被书写的,被阅读的。理论上,跨领域的,跨学科的,多元的信息将带来更广阔的视角,更全面的认识。但是事实为什么反了过来呢?为什么这样反而创造了别样的信息茧房呢?我以为,这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阅读的能力,我们的知识是被专业化的,体系化的,分门别类的,简单说,我们的教育因为被分工的,它便不可能让我们拥有总体的认识能力。
我们将之总结为,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跟上信息产生的速度。阅读是将文字作为客体来把握,但是如果情况是我们不能把握,那就是文字把我们给把握,用控制论的术语来说,这是控制能力不足,渔网能补助鱼类,但渔网是不能拦住军舰的,它会被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