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教育可能的主流经济改革设想
豆友1917413182021/08/27 15:32:23
假设:①供需关系成立 ②大方向上,学历和薪资呈正相关关系。
观点:考研的延长教育时间换就业空间加重了社会负担。
现实:①学费相对低廉,高等教育体系缺乏回血能力 ②相当部分本科生不愿意进入劳动一线岗位,选择延长受教育时间提高学历,增加获得更高薪资岗位的机会。
改革目标:①大幅度拉高硕士学位教育费用,同时开放学费贷款。②彻底废除学术型硕士,只保留二年制专业硕士(就业导向)。③学术研究者培养路径应该以直博为主。
优点:通过拉高教育费用,阻碍部分本科生获得更高学位,让其直接进入一线劳动岗位;另一方面,减少硕士学位授予,降低进入更高薪资岗位机会,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同时也变相拉高学历含金量,反过来让部分有支付能力的本科生愿意接受提高教育支出,或者部分缺乏支付能力的学生愿意接受学费贷款。整体而言,让公立学校降低对教育补贴的依赖。
关键:①政府部门找到教育费用和学位授予人数相关关系的最大效用点,做好宏观平衡。②公立学校用好奖学金、财政部门用好学费贷款这两个学生人数的微观平衡工具。
铁血乃淇淋🍦2021/08/27 15:33:50
挺好的,反正国家线也不算难考,就当高考2.0了
赞
么么哒的嗑药炮2021/08/27 16:27:00
@张世东陆军中将
赞
Constantine2021/08/27 16:47:30
哈人,幸好窝佬今年上岸了
赞
张世东陆军中将2021/08/27 17:16:24
国内硕士教育发展这么多年,显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里面的最主要问题,就基于国内关于硕士的定位,出现了学校-学生-涩会的三大“不对应”,这也是一切麻烦的根源。
换而言之,一切突出问题都表现在以“三不对应”为内核,以“低性价比”为最主要表面现象。
所谓不对应,主要表现在:相比于国外硕士,国内学校把硕士定位依旧延续了80年的“预备科研人员(小博士)”为主要培养方式,而这种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窄,培养年限长,毕业难度大,且毕业完全由导师决定。而另外一方面,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则不以继续攻读博士为主,反而大多数寻求就业。涩会层面上,则表现在:只看毕业院校,这里面又具体表现在:研究生阶段学校海外强于海内,部分高端职业,甚至是部分中端职业,还重点看本科毕业院校,而无论涩会怎么判定,显然都最不关心学生的科研水平。因此,三方面不对应造成了如今的“读研乱局”。
换而言之,一切突出问题都表现在以“三不对应”为内核,以“低性价比”为最主要表面现象。
所谓不对应,主要表现在:相比于国外硕士,国内学校把硕士定位依旧延续了80年的“预备科研人员(小博士)”为主要培养方式,而这种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窄,培养年限长,毕业难度大,且毕业完全由导师决定。而另外一方面,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则不以继续攻读博士为主,反而大多数寻求就业。涩会层面上,则表现在:只看毕业院校,这里面又具体表现在:研究生阶段学校海外强于海内,部分高端职业,甚至是部分中端职业,还重点看本科毕业院校,而无论涩会怎么判定,显然都最不关心学生的科研水平。因此,三方面不对应造成了如今的“读研乱局”。
赞 (8)
あかざあかり2021/08/27 17:16:28
感觉这应该就是美国模式?MSc两年,一般每年要10万RMB的学费。换算到国内的经济情况,应该就是3年硕士,每年收2万RMB的学费,同时不再发补助。但是感觉这样也挡不住考研热潮?
赞
张世东陆军中将2021/08/27 17:27:24
实际上锅内硕士,如今性价比不高。
甚至可以认为,绝大多数硕士学校招生,尤其是那些垃圾理工科专业招生,不依靠PUA+道德绑架(如:不考研=没种)+公开欺骗,是根本没什么性价比的,如果他们把真实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公布,他们的牌子也就基本上被砸烂了。
而锅内最主要的麻烦点在于:最近十年的收入普遍上涨(当然这也和超发m2有关系)导致读研经济压力相对缩小,因实在是家贫而不得不在学习成绩可以考研的情况下,本科毕业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涩会优质岗位提供能力反而逐年下降,导致了如今的情况是,读研提升学历竞争力的能力越来越小,读研的所谓分流能力越来越弱,这就回归了一个在知乎曾经非常被批判的理论“第一学历论”。导致了处于机制内核的“三不适应”问题更加严重。
当然了,这里的“三不适应”还深度蕴含了各路学阀的利益在里面。如今的情况很显然是一个死结,一方面是高校如今成为契丹“最不怕死人,最不怕出人命”的地方,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无赖钉子户死于非命,区长一晚上没睡,一个博士生跳楼,院长照参加酒会”的情况,谁都知道高校要清理,但是另外一方面,每一轮在高校的清理显然都指向文科那些只能说说怪话的穷秀才,垮台的生化环材学阀各个把自己包装为“不可替代的国之重器”,所以根本上就是个死结。
甚至可以认为,绝大多数硕士学校招生,尤其是那些垃圾理工科专业招生,不依靠PUA+道德绑架(如:不考研=没种)+公开欺骗,是根本没什么性价比的,如果他们把真实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公布,他们的牌子也就基本上被砸烂了。
而锅内最主要的麻烦点在于:最近十年的收入普遍上涨(当然这也和超发m2有关系)导致读研经济压力相对缩小,因实在是家贫而不得不在学习成绩可以考研的情况下,本科毕业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涩会优质岗位提供能力反而逐年下降,导致了如今的情况是,读研提升学历竞争力的能力越来越小,读研的所谓分流能力越来越弱,这就回归了一个在知乎曾经非常被批判的理论“第一学历论”。导致了处于机制内核的“三不适应”问题更加严重。
当然了,这里的“三不适应”还深度蕴含了各路学阀的利益在里面。如今的情况很显然是一个死结,一方面是高校如今成为契丹“最不怕死人,最不怕出人命”的地方,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无赖钉子户死于非命,区长一晚上没睡,一个博士生跳楼,院长照参加酒会”的情况,谁都知道高校要清理,但是另外一方面,每一轮在高校的清理显然都指向文科那些只能说说怪话的穷秀才,垮台的生化环材学阀各个把自己包装为“不可替代的国之重器”,所以根本上就是个死结。
赞 (4)
张世东陆军中将2021/08/27 17:37:03
本来,契丹国内硕士相比于国外硕士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企业认可度。而国外硕士最大的“优势”,反过来在锅内体制内工作得到最完美匹配,体制内工作不怎么强调工作能力,能通过考试就行,也不特别要求第一学历(国考都只要求本科必须原二本以上),只要有一个所学阶段专业学历对口就能考。且因为英米学校有12月毕业这个批次,国内非常贴心的让这批次毕业生可以参加当年和前一年的春秋招,前一年秋招招聘成功了,国有机关可以最多等你到年底来入职。这是很多大型私企断断做不到的。
本来契丹理工科硕士还能依靠人脉和技术,在技术岗获得相当发展优势(说实话北邮硕士在契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是好于QS秒杀北邮的墨尔本大学硕士的),但是如今因契丹除互联网和国有机关及其企业的其他企业,整体陷入“滞胀”(指工资标准停滞,行业学历要求通货膨胀),加上知乎的疯狂营销,如今体制内职位吸引力暴增,导致国外学历的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最麻烦的。
本来契丹理工科硕士还能依靠人脉和技术,在技术岗获得相当发展优势(说实话北邮硕士在契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是好于QS秒杀北邮的墨尔本大学硕士的),但是如今因契丹除互联网和国有机关及其企业的其他企业,整体陷入“滞胀”(指工资标准停滞,行业学历要求通货膨胀),加上知乎的疯狂营销,如今体制内职位吸引力暴增,导致国外学历的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最麻烦的。
赞
张世东陆军中将2021/08/27 17:43:59
从这些方面来看,锅内硕士发展显然问题多多,从目前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口看,目前显然把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分开,开办两年制授课型硕士,和本科生一起上专业课,考试也统一标准阅卷最为合适,而授课型硕士对比国内外的同类产品,可以适度提高学费,每学年收4-6w软妹币,合计8-12w是比较合适的。毕竟这些项目得不到郭嘉的资金覆盖,需要学校自筹。
当然了,强国的硕士教育还有一个巨大的死结,那就是凡是提出来要高价自办高等教育,就会被无数喷子无视任何条件限制给喷死,而他们自以为“免费,低价”的所谓“普惠性高等教育”,如今却导致了包身工类型的教育现状,甚至最近一两年还频发出人命的事,反而让学生的性命看起来非常“免费”,这也是很无语的事情。
当然了,强国的硕士教育还有一个巨大的死结,那就是凡是提出来要高价自办高等教育,就会被无数喷子无视任何条件限制给喷死,而他们自以为“免费,低价”的所谓“普惠性高等教育”,如今却导致了包身工类型的教育现状,甚至最近一两年还频发出人命的事,反而让学生的性命看起来非常“免费”,这也是很无语的事情。
赞 (2)
victory2021/08/27 17:50:31
国外的学校真的非常人性化了
赞
齐王韦泽2021/08/28 01:55:38
纯计划经济下不存在这些问题,纯市场经济下也不存在这些问题,学产研脱节真可以说是后发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的后果了
赞 (2)
上国蛮人楼主2021/08/28 03:35:52
为什么说国内硕士的原本最大“优势”是国内企业认可度?那国外硕士原本最大“优势”是什么?
赞
上国蛮人楼主2021/08/28 03:37:25
本来,契丹国内硕士相比于国外硕士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企业认可度。而国外硕士最大的“优势”,反过来在锅内体制内工作得到最完美匹配,体制内工作不怎么强调工作能力,能通过考试就行,也不特别要求第一学历(国考都只要求本科必须原二本以上),只要有一个所学阶段专业学历对口就能考。且因为英米学校有12月毕业这个批次,国内非常贴心的让这批次毕业生可以参加当年和前一年的春秋招,前一年秋招招聘成功了,国有机关可以最多等你到年底来入职。这是很多大型私企断断做不到的。
本来契丹理工科硕士还能依靠人脉和技术,在技术岗获得相当发展优势(说实话北邮硕士在契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是好于QS秒杀北邮的墨尔本大学硕士的),但是如今因契丹除互联网和国有机关及其企业的其他企业,整体陷入“滞胀”(指工资标准停滞,行业学历要求通货膨胀),加上知乎的疯狂营销,如今体制内职位吸引力暴增,导致国外学历的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最麻烦的。张世东陆军中将
我想听听你对国内外硕士“原本”优势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赞
winterfell2021/08/28 04:07:34
其实近年来,对专硕的宣传就是就业导向的。学硕比较尴尬,除了少数比较适合科研的学生会继续读博/出国,其他大部分也是从事不太对口的工作。
伴随着考研热的是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像20、21年,研究生就被用作就业压力的缓冲。
伴随着考研热的是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像20、21年,研究生就被用作就业压力的缓冲。
赞 (1)
Khuakhua2021/08/28 13:00:08
为什么说国内硕士的原本最大“优势”是国内企业认可度?那国外硕士原本最大“优势”是什么?上国蛮人
也是大陆内的企业的认可度,包括国企。
赞
Khuakhua2021/08/28 13:03:11
对实验科学和工程性学科应该强制性改革,直接补贴实验室聘用本科毕业甚至专科毕业的实验员,辅助工作员。同时从高校制度出发,限制教授招收学生。科研型单位只招直博,其余都是无工资和补贴但是可以有贷款的专硕。
赞
上国蛮人楼主2021/08/28 14:49:30
也是大陆内的企业的认可度,包括国企。Khuakhua
不太明白,是说校友效应?
赞
Khuakhua2021/08/28 15:29:13
不太明白,是说校友效应?上国蛮人
存粹是认可度,要么认血缘要么认学历认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