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看看

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豆友1917413182021/08/30 07:29:09


我在之前的问题之中,曾经认为“新古典综合”学派是行政管理的定海神针,是行政举措的理论基石。但是,经济史上的一些现象(甚至到了现在)表明:经济管理都似乎并不总是“经济理论指导实践”,而常常是经济因素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子,而支持率,传统,游说集团甚至领导人的私利同样会作为关联因子纳入考虑。甚至有的干脆就是先基于某种非经济因素提出经济管理举措,而经济学似乎像个评论家和阐释家跟随:

例如,重商主义开始就在商人和贵族之间流传,并作为一种施政方式,更多是一种直观的行政感受和民间商业贸易得来的感想式的总结——等到贵族们正式上书将并力求阻止货币流出,已经是迟了一步;而重农主义甚至鼓吹的根本不是效率和经济理性,是一种对重商主义举措的应激性回应。之后才被总结出“自然秩序”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上帝制定的“自然秩序”,而政策、法令等是“人为秩序”。只有适应自然秩序,社会才能健康地发展。

这样的问题在凯恩斯主义上或许明显,凯恩斯一生基本在英国渡过,出版《通论》是1936年,而罗斯福的新政是1933年。当然,有人会说时间上的先后不能证明罗斯福没受到凯恩斯主义雏形的影响。但是这至少说明实践的先行一步。甚至1920年代,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托洛茨基要求实行的“剪刀差”更多是基于一种理论阐释,而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提出在过渡时期存在着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和价值规律两个对立的调节机制,两者各有其调节范围。

我不知道这样的感受是否正确,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换观点。


么么哒的嗑药炮2021/08/30 09:58:32

毕竟经济学不是严格的科学,很难要求它具备预测功能。
(3)

卡比2021/08/30 13:28:24

组里没有懂得

XMSC2021/08/30 13:34:40

说实在的,我也是觉得经济学更像是对过往实例的总结归纳,因为市场就是个混沌系统。这种归纳很难说能精准预测未来形式,但是对当下实践是有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