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情」一词的语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观察
Edward Nara2021/09/21 11:43:26
这个词一开始在契丹的公众舆论中使用,用法通常是「我们应该和女性共情」「我们应该和少数群体共情」「男性做不到和女性共情」,总之「共情」无论能不能做到,它一般是一种正面的行为。
但是最近这一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举几个例子。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共情」开始成为了一种负面词汇。我们仿佛能从这些作者的笔下看到一个人(大约是一个年轻女性,鉴于它们的受众群体)指着我们的鼻子对我们大喊:「不许(和他们)共情!」
我粗略估计,这两种语用的占比可能已经差不多多了。
这个变化的发生不仅仅是取了一个反义那么简单,因为两者基于完全不同的伦理。前者提出要共情A,并没有否定共情A以外的群体,它隐含的条件是,【共情所有人都是必要的】,但我们对A的共情不充分,这是不对的,我们要补上。这种道德律令应该说是对所谓基督教遗产中「爱世人」一面的继承。但后者则否定了共情所有人的必要性,它指出,一些人是没有资格被共情的,对他们的共情越多错误越大。错不在对其他人的共情不够,而就在共情他们。这是对上文所言的这种道德律令的粗暴践踏。
这种逻辑毫无疑问是危险的。就以「共情恋童癖」为例。对儿童的性侵害当然造成了很多惨剧,但如果我们正视这一问题,我们当然应该将恋童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而不是煽动对恋童癖的道德恐慌,因为这种道德恐慌是无益的;但现在的情形是,如果你提出这样的观点,就会受到这种指责的包围:「你和恋童癖共情」!如果说对恋童癖的态度尚且存在争议(因为他们确实有社会危害性),那么跨性别群体则早已成为某种完美受害者了。在一波又一波的道德恐慌后,许多顺性别女性对跨性别群体的想象已经是「一些想进女厕所、侵占女性空间、吃女性红利的性变态」。她们完完全全拒绝了解任何跨性别群体的形状,就做出了如此傲慢的判断,这当然大大增加了对跨性别群体的伤害;可是如果你要求她们稍微了解一下跨性别群体呢?她们恐怕仍然会让你被这种指责包围:「你居然和XY染色体的xdz共情」!
「禁止共情!」,道德恐慌的泛滥化,还有新自由主义伦理下追求个人治理、对社会问题保守化的态度,这几者通常是高度相关和共存的。我们可能需要面对这一事实:在契丹的一个网民群体中(这个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已经形成了一种原初的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