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感慨,明清食人恶习
精华豆友1917413182021/09/30 02:29:32
不知道是因为时代远近的关系,明清遗留下来的食人记录尤其多,而食人,这种丑恶的行为又往往和特殊的历史背景联系,有时让人想批评亦觉难。
常见的食人记录是在灾荒当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官僚的上下其手往往是灾荒的主因。明朝理论田赋相对不高,但是摊派的其他税负惊人,这样的问题到清朝尤甚。考虑到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和季风农业的特点,风调雨顺之际,农民生活的“紧平衡”尚可维持,但是一旦遇上天灾则基本完蛋。“人相食”成为不罕见现象,心惊肉跳的食人市场总是复现。这样的情况下,食人也总是会有特定顺序:老弱病残是首选,妇女是次选,最后则是壮汉。
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围城战中,这样的食人恶习也有特别之处:只有官兵食居民,而无居民食官兵。官兵肆意猎捕居民,不少记载中常常提到这样的捕猎以女子优先——据说因为细皮嫩肉,清国新会之战是其中的典型。令人痛恨的是,这样的场景中,文人常常粉饰太平,说什么“自愿”“贞洁烈女”,实乃无耻之尤。
第三点则是汉人在西南边疆和宝岛拓殖中遇到的。在不同阶段,这些少数族群常常保留有猎头和掠夺等陋习,而汉人居民有中心主义的错误。于是冤冤相报,常常能看见相互残杀。清末拓殖宝岛,汉人居民的番膏和少数族群的猎头习俗是最集中的体现。
唉,不知道怎么怎么继续写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补充一点食人恶习的地域差异
有研究者表示:北方生态环境与南方相比,破坏异常严重。北方五省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此区域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数千年来,历来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加之,统治者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肆的烧山毁林,屯田掠夺,以致这一区域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同时,此区域还是历来战争的主战场,每到改朝换代之际,此区域变经常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土地荒宪,村舍为墟的残破景象。至明清时期,生态破坏经一步加剧。以致一遇灾荒,即经常出现草木皆尽的场景。
如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山西)太原又震。榆次、太古、寿阳、祁县、辽州雨雹伤禾,人相食”。一场雨雹居然能导致人相食的场面。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河南鲁山县“自四月始雨,继后昼晴夜雨,自七月终方止。夏麦秋禾俱未成熟,人相食者甚多,民多逃死。”由于夏麦秋禾都没有成熟,竟然导致出现人相食,可见当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极其脆弱。
丛林~🐒2021/09/30 06:19:13
这下薄了2021/09/30 08:01:01
stoppedclock🏴2021/09/30 07:05:31
东非专员辖区橙2021/09/30 08:00:08
龋齿2021/09/30 02:32:06
龋齿2021/09/30 02:38:31
核心区2021/09/30 02:50:42
安资人2021/09/30 02:55:39
黄巢起势前的大丰收就是没饭吃开始食人,只要路上有人饿倒地那么其他人都会去吃他。黄巢秦宗权后面也开始食人了,把尸体放石磨里搞碎,把人肉腌起来当军粮(不过当时食人很普遍,但史书喜欢黑龙鸣菌出生的统帅,把食人或者食人集大成者扣给他们,这有些夸张)。
最可信详细的记录就是朱温围李茂贞的凤翔城,长期的围困导致城里缺粮后来开始图老图女当粮食,狗肉值五百钱,壬肉只值一百钱。
人类普遍不食人的习惯是建构规训起来的,一旦饿得只剩下本能,这些就全部抛到脑后了。